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 2017-11-03 浏览次数: 0

机械工程领域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领域代码: 085201

一、学位点简介

机械工程学科是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2011计划”)《长三角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的协同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学科(学科方向:船舶与海工机械装备先进设计制造)、校级“十二五”省重点学科及博士点培育学科。本学科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机械工程”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0人,含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26人、博士学位教师28人;拥有双聘院士1人、讲座教授2人、江苏省产业教授3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学科带头人1人、“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培育人选1人、“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名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本学科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已先后派出近20名骨干教师前往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习与合作研究。

近五年,本学科共主持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达5000余万元;获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参与)、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其他科研成果奖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70余件,发表各类研究论文400余篇(含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撰写专著3部。本学科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成有一批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校企共享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学科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实践教育中心,为研究生教学科研实验和项目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装备条件和实验环境。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2、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研究手段,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紧密依托工程类研究项目,着重培养专业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3、培养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内胜任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技术改造或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创新意思、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学制

学制为3年。

四、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名称

研究方向简介

1

海工装备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海工与船舶行业背景,开展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深海潜水器、水下生产系统等海工装备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旨在解决海工装备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基础理论问题与技术瓶颈,在海工机械装备仿生设计理论、多场耦合分析方法及刚柔耦合设计方法等方面,形成面向行业的优势与特色。

2

船用设备先进制造技术及系统集成 根据船舶工业4.0发展需求,主要从事现代制造模式及制造系统、船用柴油机关重件高效制造技术、船用装备减阻界面仿生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技术攻关。 构建船用柴油机零件编码、制造车间执行(MES)、数控加工仿真管理、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等平台和工具,旨在解决船舶与船用设备制造智能化水平,实现数字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形成船用设备制造领域中的特色与优势。同时在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工艺机理分析与参数优化、仿生机械制造和实验验证技术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3

船舶装备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 在机械工程、船舶工程、控制工程多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的基础上,围绕船舶与海工装备,开展关键元器件、电液同步系统、波浪补偿的建模、设计与集成控制研究;同时,围绕船舶辅机装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开展运用多体动力学、智能控制技术等理论在机电及微机电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旨在突破船用设备机电一体化领域中的关键或共性技术,在机电系统控制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系列化船舶辅机装备平台设计等方面形成特色。

4

精密微加工工艺与绿色可持续制造技术 针对高效可持续制造对绿色切削加工和装备的有效性及环保的高要求,开展绿色制造环境下的切削过程内部机理、加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基于表面织构提高摩擦学性能、表面微强化提高界面接触性能的原理,开展激光微冲击技术构建零件表面微结构、及零件表面进行强化改性技术的研究;开展弱润滑环境下的难加工材料微切削加工机理的理论研究及弱刚性微结构特征零件精密加工工艺方法研究。在绿色加工工艺与可持续制造技术、精密微加工工艺与激光特种微加工、表面服役性能微强化与结构完整性控制等方面形成特色与优势。

5

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本方向针对复杂机电多体系统动力与控制;数控加工动力学与控制等问题,以力学与控制、信息和材料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特色,开展机械动力学和振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工作。形成复杂机电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数控加工动力学与控制及多场耦合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参数识别等研究特色。

五、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时间

备注

公共

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第一外国语

128

4

秋、春

 

矩阵理论

48

3

 

专业

基础学位课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32

2

3选2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现代制造技术理论

32

2

专业

学位课

数字化制造技术

32

2

3选1

现代测试技术

32

2

高等机械设计

32

2

公共

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必选

知识产权

16

1

 

文献检索

16

1

 

第二外国语

64

2

 

 

 

专业

选修

科研导论

16

1

必选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

16

1

必选

力学基础及其工程应用

48

3

 

仿生机械设计

32

2

 

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实践

32

2

 

机械振动

32

2

 

CAE技术及应用

32

2

 

机械优化设计

32

2

 

机械可靠性设计

32

2

 

机械工程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16

1

 

生物机械工程与仿生制造

32

2

 

面向制造工程的智能计算技术

32

2

 

智能制造技术

32

2

 

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控制

32

2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32

2

 

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

32

2

 

自动化装备设计

32

2

 

逆向工程与快速制造技术

32

2

 

现代数控加工技术

32

2

 

工业工程

32

2

 

Engineering Mechanics and Material Behavior (工程力学及材料特性)

32

2

英文授课

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32

2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32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与设计

32

2

 

机器人学

32

2

 

测控系统接口技术

32

2

 

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

32

2

 

现代气动理论与实践

32

2

英文授课

机电产品设计实践

32

2

实践课程

4选2

机电控制综合实验

32

2

数字化产品设计制造实践

32

2

产品开发案例分析

32

2

补修

课程

工程图学

64

4

 

机械设计

56

3.5

 

机械制造基础

40

2.5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40

2.5

 

其他必修

环节

专业实践  

6

 

 

注:研究生参加“学科前沿系列讲座”课程至少6次,并提交相应报告,报告的格式与要求见对应课程教学大纲。

六、学位点相关规定

1、学位论文按照《江苏科技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的规定》(江科大校[2015]5号)等文件要求执行。

2、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学院每年受理一次,一般安排在六月份。

3、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者,须在统计源期刊及以上刊物,至少公开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1篇,或正式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如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须延期一年再申请答辩。

注:1)学术论文、专利须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相关。其中,论文须以江苏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进行发表,且研究生排名前2(如为第二作者,则第一作者须为指导老师或团队内其他老师);专利须以江苏科技大学为第一专利权人进行申请(或授权),且研究生排名前3。

2)统计源期刊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2015年)为准。

学校网站